南禅五家七宗,多数地处于南方。
所谓南拳北腿,在南方,拳术习练者众多,无论是大小拳种,并不比北方人少。
尤其在广府一带,习武者的数量其实是超出北方大多数的省份的。
只是,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。
习武之人只要踏入武门,就会有应对不完的纷争和武斗,幸运者只是输拳输名,倒霉者难免身死甚至祸及家人。
故而,便有一些不愿参与武门厮杀的门派或家族,情愿将自家功夫遮掩,不到危急关头,绝不轻视于人。
这种武道的传承,以家族为枝干,以师徒传承为叶蔓,只为强身健体,延寿避厄,压抑武人争强斗胜的本性。
这一点,又以粤西洪拳中的几支暗流传承最为出名。
粤西洪拳所练拳种,传承并不广泛,除了祖训使然之外,也多是因为其拳架刁钻怪异,发劲颇有门道在内,故而习练艰难……
但若能修行有成,一身技艺往往很是不凡。
粤西洪拳擅长以声引气,以气催劲,以劲出拳,拳术初见平常无奇,但每每劲力到达四稍之前,便会在吐气发声的同时,突然颤吹发劲,使得其攻击劲上加劲,方寸发力……
这种拳术特色鲜明,与一些地域性的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原始古象形拳类似,虽然不以杀伐搏击而闻名,但在延寿避厄和壮大精神上却有奇效。
练习这类拳术的门派和家族,长寿之人的比例极大,甚至很多耄耋老人,虽然功夫实战能力一般,但在接近百岁的高龄时,仍能保持筋骨强健,耳朵不聋眼不花,从养生炼体的功效上,足以称得上是独步武林。
仰山希音所练的核心功夫,虽然名为罗汉金身功,传自南禅仰山一脉禅门,但因前代祖师的缘故,实际上却吸收了大量粤西洪拳的特点,属于一门特色禅武。
其拳架粗犷,拳意中混杂着浓浓的禅韵,在吐气发声的时候,会强调颤吹式发劲,使得他们的拳脚或兵器功夫能在方寸之间,进行突然的二次发劲。
这种功夫入门简单,但想要练至大成,却需要长年累月的反复磨砺,不过,一旦练成之后,其技击方式与寻常的攻击便颇有不同。
每每看似平常的拳脚或兵刃攻击,却会在打击接近对手的最后关头,丹田发劲震荡声带,在吹发出鹤唳或猿啼的颤音时,在手脚中二次震荡发劲,使得其攻击招式含有双重劲力。
所以,仰山希音与李存义枪、锏接连相击碰撞,表面上看似被形意大枪牢牢压制,可实际亢龙锏在每次碰撞时,都会发出复杂的双重震荡劲,对长枪和李存义的双手乃至臂膀,都有着渗透式的打击……
更有意思的是,罗汉金身功本属于外家硬功,他的发劲方式,也与北方的内家拳颇有不同,而硬功最注重的,先是肉身的强度,然后才是对发劲技巧的掌握。
也就是说,仰山希音打出的每一招,都会先以自身肉身震荡发劲为基,再将出招的劲力和自身反伤震荡作用在对手身上……
你可以理解为伤敌一千,自伤八百。
只是练习这门功夫的高手,肉身的强度都十分强悍,震荡之伤对其本身的伤害十分有限,而作用在对手身上的双重劲力,那一千点的伤与反伤的感觉,却是让人十分难受,甚至会影响到后续的攻防节奏。
也就是说,双圣交手不过六七个回合,可仰山希音通过颤吹发劲的独门功夫,在与李存义的兵器交击过程中,对他施展的双重发劲伤害却已经是十二三次,而当李存义发觉这一点的时候,双臂和双手已经隐隐有了微微颤抖的迹象……
“啧啧,这门功夫看似粗犷捡漏,实则功夫却体现在无形之中,其发劲渗透无声,若想胜他竟颇有些棘手……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