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,嘉靖年间。
北京,驿馆。
“评论和视频有什么关系?”许三多百思不得其解。
“和太白楼的砚友本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李时珍抚摸着令牌和银章缓缓开口解释。
砚友,即书友。
太白楼,在明朝是个烂大街的名字。
开酒楼,不知道取什么名字,那就直接叫太白楼。
太白楼,一般接待文人墨客、达官贵人。
文人可以直接在墙上或店家专门设置的题诗区提笔写诗词。
题诗区,有的是一堵白色的石灰墙,有的是用木板铺上白纸。
有实力的店家,还会用珍贵的石材、木材。
文人题诗之后,店家就会请石匠、木匠、刻匠,将诗词雕刻在木头或石头上。
当然,要在石材或木材题诗,一般都是出名的文人,大多都是店家出钱专门请来写诗,为酒楼扬名的。
和现在开业典礼,请明星来唱歌差不多。
不出名的文人,但自我感觉字写的好、诗词也写得好,那就可以提笔写在墙壁上。
写完之后,店家看你写得好,不仅会免你的花销,还会奉上一笔钱,感谢你帮酒楼扬名。
但前提是写得好。
如果写的不好,字写的歪七扭八、诗词也狗屁不通,下场比吃霸王餐的好不了多少。
心大一点的店家,礼貌的让你付钱,然后请你圆润的滚出去。
心小一点的店家,直接带人动手将你打出去。
打也是讲方式方法的,不打要害、不打出外伤。
主要以羞辱为主,诸如推搡、打屁股、吐口水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